第十四届中国钢铁年会召开
——汇聚科技力量 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2023年10月25日上午,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金属学会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钢铁年会在重庆开幕。在2天的会期里,与会代表分享了冶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前沿知识和实践经验,共同研讨热点和难点问题,碰撞思想火花,汇聚科技力量,推动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钢铁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钢铁行业综合性大型学术会议,本届年会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开交流探讨,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钢铁、金属材料及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等约1900名代表参会。
图为会议现场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张晓刚为大会致辞。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委托,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到会讲话。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肖学文致欢迎辞。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温·巴松,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总经理侯安贵,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日本制铁株式会社副社长福田和久,浦项钢铁公司副社长金基洙作报告。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分别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环节。
图为张晓刚致辞
张晓刚在致辞中表示,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型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领域。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已经进入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加速演进期,处于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阶段,作为高耗能和高碳排放的行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是解决环境、能源和资源制约瓶颈,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和必由之路。本届年会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扣当前形势,很有现实意义。张晓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钢铁工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不断加速,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产品质量及品种持续优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越走越快,越走越实。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钢铁工业仍然存在需求不振、产能过剩压力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张晓刚提出,站上新的历史方位的中国钢铁工业,需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战略基点,持续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瞄准高端化、拥抱智能化、发力绿色化,加快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一是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持续增强铁素资源保障能力。三是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四是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五是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六是持续推进国内国际科技交流。
图为姜维讲话
姜维在讲话中表示,今年以来,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主要表现在:钢铁产量保持增长,行业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有力支撑了下游行业和新兴产业对钢铁在量和质上的更高要求;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动绿色化;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钢铁制造全流程的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化转型。姜维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钢铁行业已进入周期性调整,面临着房地产、建筑等传统用钢需求恢复不足、阶段性供需矛盾加大、行业利润下降等困难。行业保持稳定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姜维特别指出,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进步是中国钢铁持续健康发展和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回首过往,中国钢铁从引进、消化、整合,再到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不懈的科技创新始终是关键一招,展望未来,我们仍需凝聚行业力量,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自主创新为战略基点和核心要素,瞄准关键短板发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不断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走好新时代科技创新之路。姜维表示,以中国宝武、鞍钢、首钢、河钢、沙钢、中冶等为代表的企业,在绿色低碳技术进步方面已取得阶段突破性进展,在刚刚召开的世界钢铁协会年会上,各国钢铁同行作出了“对中国钢铁行业为脱碳做好的准备尤为感慨”的评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冶金科技工作者要聚众合力,携手同行,致力于钢铁工业科技进步,为实现中国钢铁在碳中和之路上引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而贡献力量。
图为肖学文致欢迎辞
肖学文在致辞中向莅临大会现场的领导、专家和来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对协会、学会、高校和科研院所、钢铁企业以及合作伙伴长期以来给与中冶赛迪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冶赛迪作为扎根钢铁工业65年的工程技术“老兵”,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坚持发挥好工程技术公司连接应用科学和产业实践的纽带作用,努力为行业作贡献、为客户创造价值。他分享了近年来中冶赛迪为钢铁工业服务过程中的三点体会和一点认识。三点体会包括:设计是为钢铁工业竞争力服务的;钢铁是以装备为支撑的,必须要以自主可控的核心装备支撑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钢铁工业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在谈到一点认识时,他说,绿色低碳转型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钢铁工业减碳需要经过一个“减量达峰再中和”的历史过程,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全行业共同努力,走出一条中国钢铁工业低碳化发展的转型之路。中冶赛迪将携手钢铁产业链合作伙伴,为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干勇作报告
干勇在题为《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分析了中国钢铁工业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形势,提出了低碳冶金技术路线建议,阐述了钢铁流程制造业发展的总体任务。他重点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和发展趋势,指出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模式会发生转变,减量化、脱碳比、绿色化、数字化等会给钢铁工业带来质的变化。他认为,钢铁流程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预期成果包括:一是创立流程绿色化与智能化理论体系和评价体系;二是实现消除过剩产能的目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流程及品种绿色化与智能化生产制造技术群;三是实现高端装备制造用关键品种国产化;四是创建制造流程绿色化与智能化构建和运行的系列规范和标准;五是建立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制造与服务平台,开辟产业新型商业模式,形成流程制造业新业态。
图为埃德温·巴松作报告(视频形式)
埃德温·巴松在题为《全球钢铁工业的低碳之路》的报告中表示,全球钢铁行业已经开始了脱碳进程,这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未来几年需要在设备、人力和研发方面进行大量投资。这是一个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世界各地的实践表明,钢铁行业已经接受了这一挑战,并正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不同地区的解决方案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每个国家能源系统和投入材料的可用性。能源和金融行业的支持对于钢铁行业脱碳的长期成功至关重要。未来钢铁行业的构成将与现在大不相同,生产技术路线不同,能源和投入要求也不同。钢铁行业很幸运,已经很清楚可以用于脱碳挑战的不同技术路线。我们相信,钢铁行业将在未来几年成功应对这一挑战。
图为侯安贵作报告
侯安贵在题为《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加快钢铁绿色革命》的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中国钢铁业实现“双碳”目标所面临的技术路径选择、经济性评估和可能对现有资产造成影响等主要挑战,重点总结了中国宝武坚持技术领先战略,推进钢铁绿色革命所把握的四个方面原则,以及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为方向引领,探索绿色发展路径的具体举措。最后,他从钢铁行业转型发展视角出发,对行业开放协同创新、做大做强废旧再生金属产业链和出台财税支持政策提出了具体建议。
图为毛新平作报告
毛新平在题为《钢铁工业碳中和的思考与探索》的报告中指出,碳中和是国家的发展战略,而钢铁工业碳排放高,在所有制造业中位居首位,面临巨大挑战。与此同时,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的下游行业对生态化的钢铁材料也提出了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于2022年8月正式对外发布,明确提出我国钢铁工业“双碳”六大技术路径。北京科技大学聚焦钢铁工业碳中和的重大需求,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并在富氢/全氢冶金冶炼技术、转炉炼钢减碳技术、近零碳排电炉炼钢工艺技术、再生钢铁的高质化利用、近终形制造高性能钢铁材料等代表性低碳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图为福田和久作报告
福田和久在题为《日本制铁为实现碳中和所作的努力》的报告中阐述了日本制铁的碳中和目标愿景和举措。日本制铁计划到2030年二氧化碳较2013年减排30%,到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在钢铁工艺脱碳方面,日本制铁正在进行高炉氢还原、用氢制造直接还原铁、利用大型电炉生产高级钢等的开发和商业化。在钢铁业要实现碳中和必须进行的CCUS方面,日本制铁正在实施生产化学品和燃料等二氧化碳增值技术的开发、参与先进的CCS项目等举措。
图为金基洙作报告
金基洙在题为《浦项钢铁公司实现碳中和的绿色化和数字化挑战》的报告中表示,浦项钢铁公司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发展战略包括开发HyREX工艺、加快数字化转型和生产绿色产品。HyREX工艺基于过去20年商业运营的FINEX技术,是生产氢还原铁的核心技术,是浦项钢铁公司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工艺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方面,浦项钢铁公司一直在积极开发智能工厂技术,以提高生产力和效率。此外,浦项钢铁公司也在扩大绿色产品的认证,为低碳出行、环保建筑和资源循环经济做出贡献。
图为田志凌主持大会开幕式
图为王新江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中国工程院院士姜涛,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张志祥,福建三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黎立璋,河钢集团副总经理黄永建,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党委常委、中国中冶副总裁曲阳,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岳文彦,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赵栋梁,酒钢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成东全等在现场参会。会议同期举办了首批中国金属学会会士证书颁发仪式、钢铁工业降本增效关键共性技术发布仪式和冶金青年科技奖颁奖典礼。
2023年7月,中国金属学会召开第十一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中国金属学会会士评定工作办法》,决定首批会士授予学会会员中年龄不超过80周岁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该办法于10月24日召开的中国金属学会第十一届第二次理事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予22名两院院士为中国金属学会首批会士。这是中国金属学会授予在冶金材料领域做出卓越成就,或关心学会并为学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学会会员的最高学术荣誉。
图为张晓刚为干勇院士颁发会士证书
图为张晓刚为毛新平院士颁发会士证书
图为张晓刚为李卫院士颁发会士证书
图为张晓刚为姜涛院士颁发会士证书
今年4月,中国金属学会组织了“钢铁工业降本增效关键共性技术推荐目录”的征集工作,经有关单位报送和专家推荐,共征集到降本增效关键共性技术90余项。这些技术从是否符合国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方向;技术路线是否科学合理且具有成功的应用案例和较好的降本增效效果等几个方面筛选,经初审、专家评审、意见征询和公示,最终筛选出42项技术,形成“钢铁工业降本增效关键共性技术推荐目录”。为了促进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分为采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连铸、轧钢和能源、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七个方面,编写了《“钢铁工业降本增效关键共性技术推荐目录”技术报告》。
图为侯军、张志祥、姜维、曲阳为《“钢铁工业降本增效关键共性技术推荐目录”技术报告》揭幕
冶金青年科技奖授予在冶金和材料领域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应用和促进科学普及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不超过45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经单位推荐/专家提名、评审委员会评审、公示、领导工作委员会批准,2023年共授予20位同志第十三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
图为干勇院士、毛新平院士、李卫院士、姜涛院士颁发第十三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
图为李卫在现场参会
图为姜涛在现场参会
图为侯军在现场参会
图为张志祥在现场参会
图为黎立璋在现场参会
图为黄永建在现场参会
图为曲阳在现场参会
图为岳文彦在现场参会
图为赵栋梁在现场参会
图为成东全在现场参会
本次会议设立大会场、分会场以及墙报、展览展示等内容。10月25日下午和26日全天为分会场报告,分会场包括采矿、选矿、 炼焦化学、炼铁、炼钢、连铸、电冶金与废钢铁、轧制与热处理、表面与涂镀、 金属材料深加工、粉末冶金、钢铁材料数字化、汽车用钢、特殊钢、高温合金、低合金钢、电工钢、非晶合金、冶金能源、冶金环保与资源利用、冶金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设备与工程技术、冶金自动化与智能化、冶金物流、冶金流程工程学、冶金信息化等26个专题,共58个单元,发布570余篇精彩报告,另有70篇论文以墙报形式展示。
图为墙报区和展览展示现场